甚麼是ADHD?

ADHD 的全名是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,中文名稱為專注力失調及過度活躍症。據統計,全球大約有3-7% 的兒童受ADHD 影響,與香港兒童的發病率相若。根據2008年的一項調查顯示,全港大約有超過四萬個兒童受ADHD 影響。ADHD 是常見的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病,發病年齡由六至十二歲,病徵持續六個月以上。

ADHD的分類:

ADHD分別由專注力失調(attention deficit) 及過度活躍症(hyperactivity)兩種疾病組成,按照患者的病徵,
ADHD 可細分為以下三大類:

  • 注意力不集中 (mainly inattentive)
  • 過度活躍/容易衝動 (mainly hyperactive-impulsive)
  • 注意力不集中 + 過度活躍/容易衝動 (Combined)

ADHD 的主要病徵:

由於ADHD 的病微較難查覺,需要依賴父母及老師的觀察診斷。

1. 專注力失調 (inattention / attention-deficit)

  • 容易粗心大意
  • 無法專注與別人談話
  • 無法完成指定功課
  • 易受周邊環境影響
  • 工作時經常玩筆,無法專心
  • 需要比其他人更長的時間才可完成功課

2. 活動量過高 (hyperactive / hyperkinetic)

  • 不停亂跑、活動
  • 無法安靜
  • 經常被老師投訴

3. 缺乏自制能力 (impulsive)

  • 經常騷擾他人
  • 經常搶着回答問題
  • 打斷別人說話

ADHD治療

直至目前為止,醫學界仍未有根治ADHD的方法,現時主要透過行為及藥物治療控制病情。每個患者的情況各有不同,治療需要切合患者的需要才會見效。醫學界普遍認為ADHD 需要合併治療(即同時使用行為及藥物治療),是最有效的方法。

  1. 行為治療
    行為治療會從兒童、家長及老師三方面着手,改善家長及老師與患者的關係,提升管理技巧,更可以從不同的獎勵計劃中教導兒童正確的社交技巧,有助兒童適應校園生活。
  2. 藥物治療
    藥物有助提升兒童的注意力、減少躁動不安的徵狀,從而提升他們的控制能力。藥物可分為刺激中樞神經藥物及非刺激中樞神經藥物,需按照醫生處方服用,家長切勿胡亂停藥。

若懷疑子女有專注力失調及過度活躍症,家長應盡早帶同子女尋求專業意見,以免耽誤治療的黃金時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