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足口病是常見的兒童疾病,主要由腸病毒引起,以柯薩奇病毒和腸病毒71型為主。當中以腸病毒71型最受關注,因為它會引起嚴重的併發症,例如病毒性腦膜炎、腦炎等,嚴重者甚至會死亡。手足口病的高峰期一般是初夏至秋季,冬季亦有機會出現,潛伏期大約是3-7天。

病徵

  • 發燒
  • 食慾不振
  • 疲倦
  • 喉嚨痛
  • 口部疼痛及潰瘍
  • 手、腳出現紅疹或小水泡

病發初期的病徵與感冒相似,直至手、腳出現紅疹及水泡及口腔潰瘍,才會發現自己患上手足口病。 一般而言患者會在一星期內自行痊癒,但家長應小心留意子女的病情,一旦病情惡化,例如發現兒意神情呆滯、持續高燒等,便應立即到就近的醫院求醫。病發的第一個星期最具傳染性,主要透過接患者的分泌物、唾液、破裂的水泡、排泄物及受污染的物件。痊癒後患者會對該病毒產生抗體,但仍有機會感染其他腸病毒。

治療手足口病

現時沒有專門治療手足口病的特效藥,治療主要以舒緩病徵為目的,例如舒緩發燒、喉嚨痛及口腔潰瘍等病徵,多喝水及保持充的休息。一旦患有手足口病,患者應盡量留家休息,避免到人多的地方及參加集體活動,直至水泡變乾、結痂為止。

預防手足口病

到目前為止仍然沒有疫苗能有效預防手足口病,要預防手足口病便需保持良好的衛生。

  • 保持空氣流通
  • 保持雙手清潔、勤洗手
  • 打噴嚏或咳嗽時掩著口和鼻
  • 定期用稀釋家用漂白水消毒家居 (1:49)
  • 避免與患者有親密接觸
  • 定期清洗兒童的玩具或常接觸的用具